成都当代影像馆是目前国内收藏“现代新闻摄影之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摄影原作最多的机构,开馆至今已连续三年对其作品进行系统性地展示:2019年在馆内呈现其于20世纪30年代逐渐树立“决定性瞬间”摄影美学的重要原作;2020年的展览《世纪之眼》侧重梳理展出了卡蒂埃-布列松于20世纪40年代期间奠定其职业摄影记者知名度的报道摄影作品;2021年,《欧洲,目光所及》则展出了卡蒂埃-布列松游历欧洲各国所拍摄的珍贵影像。
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在玛格南图片社内部负责亚洲事务并且原本就对世界反殖民浪潮颇感兴趣的卡蒂埃-布列松,自然以最快的速度抵达那里。他横穿印度、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等地区,亲眼见证了印巴分治所产生的后果。其中,最为戏剧化的是,在甘地遇刺前的一个多小时,卡蒂埃-布列松才刚刚与他会面。而在那次会面中拍下照片,也成为这位印度圣雄留给世界的最后一份影像。随后的几天里,在这个时局混乱不堪的国家里,卡蒂埃-布列松不停地拍摄。他记录下200万人聚集在一起为甘地送葬的一系列场景,这些照片在两周后的美国《生活》杂志上发表,并被传播至世界各地。
在印度待了一年以后,卡蒂埃-布列松去了缅甸,在这个刚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的东南亚国家自由旅行。1948年11月,他在仰光接到美国《生活》杂志发来的一封简短电报:“国民党时日不多了,可否去中国?”几天之后,他坐飞机抵达了北平。
有趣的是,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新世界》,讲述的故事正是发生在彼时的北平——虽然仍被国民党所控制,但明显已经处于动荡之中。北平城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围城部队,城内是人心惶惶的国民党官兵。然而,在卡蒂埃-布列松的照片里,老百姓的生活似乎并未被即将发生的政权交替过多打扰。除了偶尔从头顶飞过的军机与时不时从城外传来的枪炮声以外,北平老茶馆的生意依旧火热,太庙前晨练的人如常地打着太极,就连结婚迎亲的队伍也若无其事地与退败而归的军队各行其是……尽管处在或许即将发生的大战前夕,但布列松所捕捉的这些场景恰恰显示出一种不自然的平静,这不禁让他既吃惊又着迷。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此时拍摄的照片,明显受到了几何学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被认为最具有“决定性瞬间”风格。这一时期的作品,正出自布列松最为人所熟稔的两个创作阶段中的前一个。
查看更多
身处这场重大疫情事件当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见证者,而新闻摄影师则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本次展览内容正是伟大的新闻摄影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为我们留下的重要历史瞬间,他几乎见证了20世纪全球所有重大事件,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